編者按:
重慶市人民政府市長胡衡華2022年1月17日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稱,重慶要提高制造業核心競争力。
奮勇當先闖創幹,重慶機電在行動。
重慶機電集團黨委書記、董事長辛國榮提出要堅持“五圍繞五抓”,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,打造“千億機電”。
近日,鳳凰網川渝進入重慶機電集團下屬4家制造産業,看這些産業如何沿着高品質擴展大道“虎”力全開向未來。
重慶水泵廠有限責任公司(簡稱“重泵公司”),系重慶機電集團香港上市平台重慶機電股份有限公司(股票代碼:2722.HK)全資子公司,自1951年建廠至今70年來從未出現過虧損。近3年,該公司制造總值年均增長率近6%,員工收入年均增長率10%。
重泵公司黨委書記、董事長李方忠接受采訪
在經濟下行的背景下,這一驕人業績是如何做到的?近日,重泵公司黨委書記、董事長李方忠在接受鳳凰網川渝采訪時稱:“這主要得益于技藝創新和人才引進,而制度與管理創新正是達成技藝創新以及留住人才的重要支撐。”
據悉,重泵公司立足高端泵制造業範圍,持有360餘項專利技藝,商品廣泛用于石油石化、冶金鋼鐵、核工業、煤化工及國防等範圍,并遠銷美國、巴西、韓國、俄羅斯等30餘個國家和地區。
重泵公司在2015年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,2016年被認定爲“國家級産業技藝核心”,2017年被認定爲“國家技藝創新示範産業”,2019年再獲“全國機械工業先進集體”,2020年獲評工信部第一批資助專精特新“小巨人”産業
》》自主研制商品比肩國際先進水平,填補多項國内空白
不日新者必日退。産業要擴展,創新是關鍵。
長期以來,重泵公司堅持自主研制,緻力于關鍵泵國産化,多項打破國外壟斷的國内首台、首套商品相繼問世。
重泵公司各條制造線延續“牛”幹勁, 再振“虎”精神,全力搶抓“開門紅”。 圖爲鳳凰網川渝進入該産業高端泵商品制造車間
作爲國内各核電工程公司的主力供應商,重泵公司在2016年完成“華龍一号”核電項目新型上充泵樣機鑒定,成功替代了國外進口商品。2019年11月,由該公司研制的化容補水泵、“華龍一号”堆腔注水冷卻泵、輔助給水電動泵、啓動給水泵順利通過核電專家組鑒定,這也标志着我國離心泵技藝達到國際先進水平。
據了解,這四型核電泵在研制階段對水力性能要求較高,對泵的結構要求也非常嚴格。爲了突破這一難題,重泵公司選擇多組不同比轉速葉輪進行水力模型策劃,自主開發出多工況、陡斜曲線的高效水力模型,确保了泵良好的運行性能。
核電上充泵試驗(資料圖)
“我們制造的核電泵在9級地震發生時還能正常運行,能更好保證核電站安全。”重泵公司黨委委員、總工程師王天周展現稱,“另外,我們公司研制制造的泵都至少要保證連續運行2萬4000小時(1000天)不能出現問題,部分商品5年不需要維修,甚至有的商品能達成正常運行長達9年不維修。”
重泵公司黨委委員、總工程師王天周接受采訪
随着技藝的不斷創新擴展,重泵公司已成爲冶金成套除鱗系統、核電工業、礦漿隔膜泵市場、煤化工等範圍的排頭兵産業,在多個細分市場上也逐漸形成了一種“優先甚至隻能用重慶水泵”的共識。例如,自1998年成功研制的國内首套除鱗系統投入運行以來,目前由該公司研制的成套除鱗系統已遍布國内95%以上的鋼鐵産業。
值得一提的是,重泵公司自主研制的高端泵商品不僅面向國内市場,還走向了世界。以世界知名鋼企韓國浦項制鐵熱軋除鱗系統項目爲例,重泵公司在來自中國、日本、美國的全球鋼鐵工業頂級産業投标競争中勝出,于2012年策劃制造交付一期項目的全套除鱗系統後,又于2019年再次獲得二期項目K4H線除鱗系統訂單。
礦漿隔膜泵
ZDS除鱗泵
》》制度創新引導形成共謀文化,引進并培養“專家型人才”
在市場優選的背後,實際是技藝競争,歸根到底又是人才的競争。
如李方忠所說,“除了商品本身符合工業需求之外,還因爲公司持有一幫機電液全面複合型人才團隊,從技藝談判到策劃、調試、銷售等環節都不在話下。”
商品檢查
近年來,重泵公司在持續加強高層次人才引進的同時,也重視存量人才持續培養,送培在職博士、碩士等。據了解,該公司現有職工880餘人,本科及以上人才占42%,持有國家、省級專家7名,博士研究生6名,碩士研究生38名,正高級工程師8名,高級工程師54名,工程師100餘名、技師100餘名。涵蓋流體機械、機械制造、材料研究、機電儀控制、程序策劃、振動噪音分析、試驗檢測、理化分析等多學科人才。
忙碌的制造線
人才引進來了,但怎麽留住并用好人才才是關鍵。
“每一個技藝人員都是公司的寶貝。我認爲管理員工不應該是強制性的,應該是引導爲主,最終形成一種共謀文化。”李方忠展現,“技藝創新引領公司擴展這一理念,已根植于重泵公司全體員工心中,當員工發自内心地認爲産業擴展他也有份,自然就會留下并心甘情願幹事創業了。”
出于這樣的理念,重泵公司力抓制度和管理創新。頒布了《創新管理辦法》《項目制管理辦法》《職務專利獎勵管理辦法》等一系列文件。同時,推出了一系列技藝創新激勵政策,包括科技項目獎勵辦法、專利發明獎勵辦法等政策,做到政策公開、獎勵兌現,不搞論資排輩,寬容創新失誤等。
在談到“要培養什麽樣的人才”時,李方忠直言,“要培養成專家。未來公司在引進人才時,不單純追求數量,更要求品質。”
工人正在認真檢查設備
》》自我加碼打造“百年老店”,産業要擴展員工要幸福
創新驅動高品質擴展。
據展現,2021年,重泵公司通過了7項新商品國家級鑒定,獲得授權專利51項,其中有6項發明專利。
過去這一年,公司的訂貨和回款金額均增長顯著,創産業曆史新高。
焊光閃爍,車間裏一片熱火朝天
站在新起點上,重泵公司奮馬揚鞭争春色,“虎”力全開向未來。
在2月7日春節後上班第一天,重慶市委副書記吳存榮就抵達重泵公司,詳細了解了産業制造經營情況,并提出,希望産業拿出“勇攀工業頂峰”的勁頭,持續強化體制機制創新,加大研制投入和技藝攻關力度,推動産業做強做優做大。并對産業智能制造工作提出了相關要求。
商品運行情況遠程監控
對此,李方忠表示,該産業将分“兩步走”朝着智能制造“小巨人”目标前進。首先通過打造技藝研制與經銷一體化平台、技藝與制造深度融合的一體化平台、運行與供應鏈一體化管理平台、高效智能化信息管理平台等“四個平台”,加強制造運維智能管理。待智能管理邁上新台階,再随着制造設備的更替,加快推進制造模式向智能制造轉變。
詳細落實到技藝創新上,王天周提到,“今年的工作方向主要是夯實基礎、提質降耗,全年計劃申報發明專利20項,第一季度預計研制鑒定4個新商品樣機。”
正在認真工作的工人們
産業的擴展自然離不開員工的努力。李方忠認爲,“産業擴展要以人爲本,要讓職工收入和産業擴展相匹配。”
據了解,該公司計劃到2025年,在達成年營業收入目标和以2020年在崗員工數爲測算基數的基礎上,達成員工人均收入比2020年增加40%。
對于公司制定的“十四五”擴展規劃,李方忠表示,“2021年取得的成績大大超過了目标指标。如果今年擴展勢頭繼續上揚,我們将調整規劃指标,以适應産業擴展速度和方向,朝着百年老店的方向不斷前進。”
(來源:鳳凰網)
重慶機電控股(集團)公司
位置:重慶市兩江新區黃山大道中段60号 郵編:401123 話機:023-63075670 傳真:023-63075679 郵箱:office@cme-cq.com
2014-2015 © 重慶機電控股(集團)公司 版權所有 京ICP證000000号
渝公網安備 50019002502284号
技藝幫助:中國政企網